2022-02-25
2月23日,四川日报整版刊登了《成都地铁:描绘公园城市美好生活新图景》,讲述成都轨道交通为人民而生,与城市共兴,不断织密大线网,以创新突破、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轨道力量。
全文阅读
2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积极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成果。
4年前,成都作为公园城市首提地,勇担使命,探索前行;4年来,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笃行不怠,以先行者的勇气和担当,推动城市建设进阶升级。
大城图景,有着生动鲜活的线条与细节。于成都而言,往来交错的轨道交通线路正是发展画卷上的重要部分。从线到网,成都轨道交通始终牢记助力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使命,秉持轨道交通与城市共兴,为人民而生的理念,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站在新的起点上,成都轨道交通依然在延伸、流动、塑造,一条条往来穿梭的地下长龙,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描绘着幸福美好的未来图景。
1
更快
行稳致远 与城市共生长
2月9日,成都轨道交通线网总计客运量509.65万乘次,成为虎年首个突破500万乘次的工作日。
短短几天后,喜讯再度传来。2月14日,成都轨道交通线网总计客运量604.06万乘次,迎来虎年首个600万乘次。
百万级的增长,只需要短短5天。细看成都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快”,是一以贯之的特点。
一张线网图,从“十”字形到“米”字形架构,再到“井 环”线网架构,成都只用了10年时间。2020年12月18日,成都轨道交通五线齐发,创造了截至目前工期最短、线路最多、里程最长的行业纪录,同时打破了全球最快建成400公里和500公里里程的纪录,一跃成为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如今,13条轨道交通线路织就的超大线网,成为城市名副其实的“流量王”。
向深处追问。这样的“快”究竟从何而来?成都轨道交通以“稳”字作答。
稳,是秉持初心。自诞生之日起,成都轨道交通就一直是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随着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叠加,轨道上的“幸福”向着更宽更广的领域不断加码,成都轨道集团持续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打造“轨道上的都市交通圈”也进入加速阶段。
稳,是持之以恒。春运路上的“春运暖程服务点”,服务孕妈、宝妈的成都地铁母婴室……用心用情的细致服务一直是地铁人与乘客之间坚实的纽带。始终践行“秉持真诚 服务大众”的理念,乘客的出行路上总有成都轨道交通人不变的贴心与关怀。
稳,是落于精细。作为一座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轨道交通既是出行的重要选择,更是城市的重要窗口。为确保安全高效满足乘客出行需求,成都轨道集团在“精细”二字上狠下功夫,构建起“cocc occ”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线网运营调度模式,网络列车运行图兑现率达100%,网络列车准点率达99.99%,高峰期最小行车间隔压缩到2分钟,轨道交通发展指数、效率指数、服务指数和安全运营指标等均位居国内第一方阵。
在成都,轨道交通不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生活的延伸与拓展、城市气质的映现与求索。行稳致远,是成都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密码,更是属于成都的城市气质。
2
更美
美学营造 为公园城市添色彩
“在通勤路上停下匆忙的脚步,买一束鲜花,一天的工作与生活也会多几分色彩。”有网友为成都地铁售卖鲜花作出评价。
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道路上,“美”始终是重要的主题词。在地铁站内设置鲜花自动售卖机,则是属于成都的一份浪漫。
不只是一束鲜花,成都地铁里的“美”随处可见。
看车厢。“太可爱了!”最近几日,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持续刷屏,成都地铁1号线上的“冬奥会”主题列车也成了网红“打卡地”。车厢内绘制了冰雪运动的画面,“冰墩墩”和“雪容融”化身可爱的运动员,熟练地“玩”起了冰雪项目,吸引了不少爱拍照的乘客。
看线路。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室内设计muse国际铂金奖、美国architizer a awards建筑奖“2021年度交通空间类别公众选择奖”……连通成都主城区和天府国际机场的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已获得多项荣誉。除了对工程质量的肯定,各个车站的“美学”追求,也为城市增色不少。近年来,成都轨道交通在建设中充分融入天府文化,融入美学元素,诞生了“银杏扶梯”“花重锦官城”等不少网红点位。
看站外。在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有一片“轨道交通”街区主题文化墙,以手绘形式展现“轨道四季”和“轨道故事”,描绘人民公园片区轨道交通漫画缩略地图,通过一个个幽默的卡通形象,生动再现了“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成为游客走进老成都、新天府的“轨道窗口”。
以文化人、以文润城。彰显独特的文化特质,也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应有之义,坚持在车站设计中融入天府文化和成都特色,成都轨道交通以美学营造,为公园城市添色彩。
3
更幸福
用心用情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不用刷卡、不用拿手机,只需走到闸门前,人脸识别装置就能自动识别,真正实现无接触过闸。在成都,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不少乘客的日常。
这是成都积极探索智慧交通的成果。成都轨道交通在国内率先全线网、一体化推行“智慧安检、智慧票务、智慧测温”,目前已实现373个车站所有闸机及安检点全覆盖,较传统闸机检票速率提高20%以上,不断优化乘客出行体验。
更智慧,也要更温情。春运期间,成都地铁在部分站点安检口及便民服务点放置了《车站周边街区信息表》,为乘客做好指引。做好大客流情况研判及运营组织,做好大面积旅客到达应对措施。此外,还采取了延时运营、对电扶梯通行方向进行灵活调整,将高峰支援保安灵活调整至人员密集、客流量大的位置填补空位等系列举措,有效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守好安全“第一防线”。成都地铁高度重视地铁公共安全防范工作,在全线网各站配置安保岗位,由安检员通过安检机、手持金属探测仪、安检门、台式固体爆炸物探测仪等设备,对乘车乘客及其携带物品进行安全检查。2021年10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成都地铁线网过包总数2.3亿余件;截至目前,成都地铁已实现安全运营4100余天。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聚焦群众出行痛点和共性问题,成都地铁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抓手,服务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全力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同时,定期举行“开门评风·百姓听音”座谈会、轨道交通进社区进校园、地铁粉丝节等活动,倾听地铁工地、线路沿线居民心声。邀请市民代表和媒体代表组成地铁文明监督员队伍,针对线网运营服务开展常态化文明监督。设置志愿服务台、乘客意见簿,所有载客列车配备文明劝导员。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