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4
好消息!
成都地铁“00后”
捧回国际数学大奖了!
近日,2020年“数维杯”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揭晓,成都轨道集团轨道学院(以下简称轨道学院)学子分别荣获国际赛一等奖(meritorious)1项、国际赛二等奖(honourable metion)3项。
tips
数学建模,是根据实际问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来进行求解,然后根据结果去解决实际问题。
2020数维杯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组委会联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华夏基金会项目学校协作会(由教育部主管、国家一级学会直属组织)及内蒙古创新教育学会主办。
本次竞赛共有6000多人报名参赛
报名参赛队伍数量达到2000多支
经过评审专家初审、会评、复审
轨道学院12名学子
从国内外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
拿下大奖!
快跟着地铁君一起
来了解学霸们背后的故事吧~
1
如何用数学建模应对疫情?
地铁“00后”实力出圈
“疫情时,不同水平企业应当如何制定工作和生产恢复计划?”
“疫情发生后,能否为不同水平的公共饮食业提供管理和控制策略?”……
这样的考题放在你的面前
你是否不知从何处下手?
如果再让你用数学建模的方式作答
你是否会分分钟暴走?
在此次比赛中
面对此类颇具社会意义的题目
轨道学院“00后”选手们
通过查资料、建模型等方式寻求“最优解”
在大赛中实力出圈~
参赛论文(部分)
此次比赛,轨道学院参赛队由来自通信网络应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的12名学制生组成,其中,男生4名,女生8名。占了“大半壁江山”的妹子们不仅平时看起来软萌可爱,在数学建模比赛中也表现不俗。
林然
杨茜
赵芯仪
周海霞
自贡妹子周海霞今年20岁,在比赛中,她和小伙伴以成都为例,通过大量查阅案例以及数据分析,再用软件计算出,疫情时不同地区所需的物资数量,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帮助。
别看妹子们谈起解题思路时云淡风轻,背后是她们废寝忘食的付出。“拿到题目后,我们首先在网上查找大量案例,最后结合具体问题,对疫情中城市生活必要的粮食、口罩等物资做数据分析……”
成都妹子林然今年19岁,来自车辆专业,此次比赛中,她和另外两名不同专业的小伙伴组成团队,“因为不在同一个班级,我和小伙伴们格外珍惜一起学习的时间,赛前我们经常要利用课余时间抓紧学习,比赛时一起熬夜,最终把最好的结果呈现出来。”
2
深夜连麦做题“令人头秃”
学霸寝室的烦恼有点“凡”
在此次比赛中,学霸女寝的出现吸引了地铁君的注意。杨茜、周海霞、赵芯仪3位妹子来自同一个寝室,平日里,她们一起生活、学习,遇到问题一起解决。
今年初,当从老师处得知到比赛信息时,她们一拍即合,“参赛!”
“赛前,老师发了大量练习题和学习资料给我们做参考,我们会下载下来一起学习、研究。”有时候一道简单的数学题都需要她们琢磨上半小时,难一点的则需要更久。
备赛时,她们常常学习到深夜。当别人连麦准备打游戏时,她们连麦讨论学习,一讨论就到凌晨。就这样,遇到困难时,相互打气;解决难题时,互相鼓励。随着一个个知识点被解决掉,她们面对比赛的心态也更加从容。
因此,当被问到第一次参加比赛时有没有顾虑时,她们最担心的不是表现不好或是遇到难题,而是——掉发!
看似“凡尔赛”十足的回答,背后的底气是一次次牢固掌握知识点、一次次试错后不断进步的支撑。当一切准备工作做好时,大赛来临,她们不担心自己的表现,不担心遇到难题,那就担心担心在那些备赛时掉过的头发吧~
“凡”气十足的背后,也离不开指导老师王松林的努力。赛前,他为学生们收集了大量资料,并进行了针对性的培训。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要仔细检查学生群内,学生们的提问有没有被及时解答。王松林说,鼓励学生们参赛,是希望他们通过这样的形式,提升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这所学校有何特别?
在平日教学工作中,轨道学院对部分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小班教学,通过对班内学生分组、布置小组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学习的热情。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凸显“产教融合”特色,学院还进行了课程创新,将数学建模的部分知识引入高等数学课堂,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轨道学院此次组织师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旨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下一步,轨道学院还将继续以参加各类学科知识技能大赛为契机,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打造轨道交通人才培训高地,培养轨道交通领域优秀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那么问题来了
你真的了解轨道学院吗?
轨道学院由成都轨道集团全资举办,于2019年1月启动筹建,初期以成都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始建于1978年,是成都市首批国家重点技工学校,于2017年将办学资质划转给成都轨道集团)为平台,开展学制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装备检测、咨询服务、安全评估、技术研发以及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等业务;与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共同构建产学研用一体、教学资源共享、师资互培共用的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模式。远期致力于建设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职业院校和企业大学,打造国内高水平轨道交通职业培训基地。
轨道学院以成都轨道集团“打造一流轨道交通综合运营商”战略目标为统揽,坚持“高而精、特而强、技能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坚持“深耕师资、精益教学、产教融合、特色发展”办学路径,坚持“育人为本、品质如命、崇尚奋斗、追求卓越”价值导向,大力推进“三步走”战略,即:
2020-2022 年(近期)以“稳”为主,夯实基础,高质量纳入四川“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
2023-2025 年(中期)以“强”为主,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建成轨道交通行业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2026-2030 年(远期)以“超”为主,辐射全国,基本建成国内一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
轨道学院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认定的全国首批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训基地、成都市委组织部认定的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育基地,内设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交通运输部轨道列车司机职业资格鉴定站、西部地区首家有轨电车司机驾驶培训学校,鉴定资质涵盖24个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特有工种、45个生产岗位以及p照培训。拥有投资超亿元的国内一流城市轨道交通管控一体实训基地,并与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67个、创新实验室26个、培训设施设备820套。
轨道学院现位于成都地铁1号线红花堰车辆基地,校区规划占地面积476亩,截至2020年10月底,学制教育在校生351人,“双师型”专兼职教师 53人,开展职业培训近200批次、90000余人次;开办4期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定向专班,为成都地铁运营一线输送技能人才1833人;开展初、中、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和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认定11524人,取得职业技能资格9443人,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80人;完成有轨电车司机p照培训并取证94人。
轨道学院招生在即
如果你也想要加入
欢迎关注学院官方网站
(http://edu.chengdurail.com/)
或拨打招生咨询热线
028-61630020
028-61630030
咨询吧~
编辑:廖雪芝 肖立华
校对:陈晨 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