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8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是成都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成都地铁加速成网的决胜之年。虽然疫情的爆发让众多行业被迫暂停,但地铁人通过科学防控、防疫与筹备两不误。
●超长的6号线像一条龙,盘踞蓉城,56座车站是否有一个就在你家附近;
●东北-西南走向的8号线穿望江而过,辐射区域广;
●高科技“加身”的9号线具备全自动运行功能,呼声最高;
●17号线推动温江、双流迈入“双地铁”时代;
●连接新机场的18号线同时也将分担1号线的客流压力,可谓万众期待。
成都地铁新线筹备工作正在全速高效推进中,今天,我们就跟随新线信号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专家胡敏,去到新线路的筹备现场看看吧。
人物简介
胡敏 运营公司 新线部项目一室主任
负责2020年开通5条新线信号、安防、场段自动化三个专业的运营自建项目的建设管理,统筹5条线轨行区信号动车调试、车辆型式试验、工程车(内燃、蓄电池单车及续航能力,钢轨探伤车,综合检测车,接触网作业车等)调试、蓄电池工程车atp功能调试,以及四项联调工作。
曾先后参与4号线二期、1号线三期、7号线、3号线二三期、10号线一二期、5号线一二期等线路信号项目建设工作,是信号系统建设、多方接口测试全过程管理专家。
作为新线信号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专家,对项目招标、建设、调试,再到竣工验收、结算,每一个步骤胡敏都熟稔于心。
当前
他统筹着5条新线轨行区的四项联调工作,负责三个专业项目的建设管理,施工作业面覆盖新线的每个角落,涉及的施工调试接口涵盖了地铁所有专业,项目的工期和质量对5条新线能否按时高质量开通起着重要影响。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条新线线路筹备工作的节点有所延后,同时还面临着各方协调问题,调试周期较以往也有所影响。
为了实现防疫复工两不误,胡敏和他的团队迎难而上,对项目筹建中的关键难点进行全盘剖析,组织多方人员克服现场困难,创造条件抢进度,全力确保人员投入和工期节点。
1、9、17、18号线
“9、17、18号线是非常规制式线路,信号系统调试科目多且轨行区移交时间重叠,3线同步建设、同期调试,资源投入需求大,统筹协调工作多,需要加大人员投入。”
2、6号线
“6号线是超长线路,配属车辆多,中段轨行区移交时间进一步压缩,调试工期紧迫,调试组织复杂,在工作规划上就要下功夫。”
3、8号线
“8号线一期,可以借鉴5号线已有的调试经验,对信号系统稳定性进行全面验证。”
内挖潜力,外要资源
01
复工之后,为兑现新线高水平空载、高标准开通的承诺。胡敏带领团队,积极对接多个外单位,逐项落实项目建设前置关键节点。同步对接设备供应厂家,协调设备供货,盯控轨行区、场段、设备房等关键区域,确保项目高水平、无尾工按期移交。
统筹组织,提升轨行区调试效率
02
采用轨行区多段复用、多专业联合调试、交叉调试等优化措施,在首段轨行区穿插进行信号调试等多项测试,统筹安排联调工作,同时利用首段轨行区验证软件功能,修复软件缺陷及单车故障。
调试前置,强化异地调试组织
03
调整异地调试周期,增加调试科目,采取用空间换时间的理念,持续加大异地试车线调试力度,最大程度减少正线调试压力。
全面融合,实现资源多方共用
01
由信号系统统一负责所有专业的调试方案整合,将过去各专业独立、分区域调试,变为专业间共穿插融合调试,实现轨行区资源多方共用。
规范流程,确保调试有序开展
02
整理施工质量建设“通病”,牵头制定《轨行区多专业动车调试组织流程》,形成现场施工标准,提升工艺质量,确保调试高效有序开展。
管理下沉,加强全过程管控
0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调试方案,进一步加强项目资源投入,尤其是现场调试人员及后台研发人员的投入,确保节点兑现。
“胡哥简直是个工作狂!”
新线筹建工作,“累、苦”贯穿始终,动力与压力并存,忙碌与收获同在。不同于其他上班族朝九晚五固定在办公室上班的节奏,五加二、白加黑是胡敏今年来的日常工作状态。
复工以来,既要防疫情也要抢工期。秉持“两手都要抓”的理念,胡敏白天紧盯各线进度,往来穿梭于施工一线,进行项目检查,召开现场会。晚上,组织团队召开线上会议,排计划查问题,会议结束往往已是深夜一二点。
不仅工作日全力以赴,胡敏还利用节假日、周末下现场,抢进度。最忙碌的那段时间,胡敏手机中记录的日行步数能破2万。不少参建单位项目经理都笑称,“胡哥简直是个工作狂!”
新线开通意味着成都地铁大线网运营新时代的到来。能够亲自参与新线建设筹备,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工作虽然辛劳,大家来不及懈怠,只想把事干好。
2020年对成都地铁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成都地铁5条计划开通新线同步进行建设筹建,一批次开通5条新线的规模在全国前所未有。
胡敏的故事,正是地铁人奋斗在新线筹备现场的缩影。在成都地铁大家庭里,还有无数这样的人物,他们勇挑重担,不断奋进,为全力推进加速成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