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随着机投桥站至设计终点段最后一对钢轨接头焊接完成,17号线一期工程顺利实现正线“长轨通”。
2018年12月12日,17号线一期正式开始铺轨施工
2020年3月25日,顺利实现正线“长轨通”
9处铺轨基地、18台套铺轨设备保工期
“安全智慧云平台”为安全高效施工保驾护航
“高精尖技术”保安全并提高乘坐舒适度
17号线简介
17号线是成都市域快速轨道交通层次中重要的西部快线,通过主支线的方式串联了武侯、双流东升、温江组团,开通后将进一步加强各区域之间的快速联系。17号线一期工程范围为金星站(含)至机投桥站(含);线路主要沿生态大道、凤溪大道、凤翔大道、香榭大道、永康路,自西向东敷设。线路长约26.145公里;共设车站9座,其中高架站2座,地下站7座,停车场1处,车辆段1处。铺轨里程总计99.175公里,正线铺轨67.293公里,永义车辆铺轨19.858公里,五桐庙停车场铺轨12.024公里。
关键词:长轨通
它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纽带
针对这个问题,17号线一期轨道专业工程师王弘波说:“地铁工程轨道铺设的时候,都是用25米长的厂制定型钢轨铺下去的。铺完全线的钢轨,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短轨通。在这之后呢,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需要把这些所有的钢轨用专用的设备挨个焊接起来,通过若干个工序,最终把铺下去的短钢轨在施工现场变成无缝线路,做完所有这些工作,才是实现了这个长轨通。”
其实,在城市地铁施工中,铺轨施工是土建施工与机电施工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轨道的施工开始标志着土建施工已经基本完成,进入铺轨及后续机电设备安装阶段。铺轨施工的质量也直接决定了运营后乘客的安全度、舒适度。做好铺轨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是最基本也是地铁施工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关键词:保安全
精密控制保安全 提高乘客舒适度
该线路设计时速快、区间长度大、换乘车站多,较其他地铁线路隧道洞径大、施工难度大。全线轨道设置1个标段,设置铺轨基地9处,配置铺轨设备18台套。在铺轨施工过程中,轨行区安全管理、轨道平顺度控制是重点,特别是九江北站前后区间长、减震道床类型多,更是施工中的重难点。
为按期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轨行区管理采用“安全智慧云平台”,该平台集轨行区安全管理、系统集行车调度、人员定位、车辆定位、施工进度管理于一体,运用数据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确保建设过程中施工安全。
为解决轨道运行速度高、乘客舒适度的问题,采用高铁cpⅲ测量控制网,对轨道的轨面标高、方向、水平、轨距进行精密控制测量,保证列车运行平稳运行、提高乘客舒适度。针对该线路道床类型多、区间长度大的特点,专门设计了道床混凝土运输、倒运吊装设备,提高工效,确保工期。
关键词:保开通
克服疫情保生产 满工满产保开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为确保复工后第一时间形成大干局面,在劳动力复工组织方面,充分借力“春风行动”及时组织非疫情重灾区人员按计划、分批次就位。
自2月21日恢复长轨焊接施工以来,针对复工后剩余长轨焊接任务量大、工期紧张的情况,成都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的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结合现场情况深入、细致地进行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并督促各方保质保量执行。据成都轨道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原计划两台焊轨机组的基础上增加一台,并仅用时5天就通过新增焊机型式试验。进一步增加焊轨劳动力投入,由原计划的两套设备三套劳动力方案,增加到三套设备六套劳动力方案,每套设备配足两班人员,全天候焊轨作业。在施工阶段同时充分利用“智慧云”指挥调度系统,对轨行区施工统筹、安全管理和轨行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合理统筹和调整,智慧科学施工。
17号线一期工程是计划今年建成开通的线路,目前,土建施工进入了收尾阶段,全线机电系统安装及装饰装修施工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