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5
立春 雨水 龙抬头
时节更替 昼夜不停
一个月前,武汉被按下了“暂停键”,成都也随之按下“慢放键”,生活的节奏,逐渐减缓。如今,在保障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成都各界开始有序复工复产,走在路上行人变多了,早高峰的车流也开始打拥堂,一个个熟悉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城市的“苏醒”……
上周日,成都地铁客运量37.02万乘次
而本周一,客运量突破了80万乘次
早高峰进站客流近13万人次,较前三周均有所增加,恢复至早高峰正常客流的21%,我们熟悉的地铁族正逐渐归来……
温馨提示
为做好返岗复工运输保障工作,成都地铁进一步调整优化运营服务举措,将于2020年2月26日起恢复线网各线路正常运营时间。
各线路首末班车时刻一起来看看吧
积极复工 防疫不松
复工首周,坐地铁通勤的上班族渐渐变多,这座城市的“早高峰”正慢慢回归。
“这周我们公司全面复工了,看朋友圈显示开车的人还挺多,我就果断选择坐地铁上班,原以为会很打挤,没想到现在的空间感刚刚好。”李先生是一位金融人士,春节一直宅家办公,这周开始回公司办公,看到地铁上秩序井然,每天都更新消毒标识,他觉得通勤路上很安心。
从“空腹”的列车,到日渐熟悉的场景,还有许多像李先生一样日常乘坐地铁通勤的上班族。让我们直击早晚高峰时期,看看成都地铁族们,在防疫复工出行时都是怎么做的呢?
镜头一
戴一次性手套 安全购票
早晨8:00,成都地铁火车南站、天府广场站、中医大省医院站等重点换乘站进入了客流早高峰。
大家全程佩戴口罩、有序进站,有的使用成都地铁app刷二维码进站,有的则快速在购票机上点击买票。
还有更细心的乘客朋友自己戴上了一次性手套,最大程度减少交叉感染的机率,保护自己,保护他人。
镜头二
接受安检 井然有序
走进安检区域,所有人都自觉按照安检流程,检查行李、配合工作人员接受体温测量,自动间隔距离。
当前,成都地铁在部分车站使用了红外测温仪、红外热像仪等测温设备对进站乘客进行体温检测,大家进站后请主动排队接受测温。
镜头三
非接触式扫码进站
地铁君现场观察到,在早晚高峰时期,有不少乘客都选择了非接触式的手机app扫描二维码进站,减少人群接触式交叉感染。
在站内各个角落,也张贴、竖立了倡导使用app二维码扫码乘车的横幅。
地铁电视也在滚动播放防疫科普知识、战疫小课堂等相关节目。
镜头四
候车时保持距离
经过安检进闸机后,大家都具备防护意识,在候车区域自动间隔0.5米至1米,井然有序地等待列车到来。
站务员和安保人员也为大家保驾护航,提醒大家分散排队候车。
镜头五
安静乘车 不交流
在车厢内,上班族们全程佩戴口罩,有的低头看手机新闻,有的闭眼休息,整个车厢十分安静。
虽然人数较上周有所增长,但仍可以找到空余座位,站着的乘客也自动隔开了距离。
镜头六
地铁防疫者 坚定值守
在防疫期间,地铁站内的一线工作者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快速上车,尽量分散,不要集中。”
陶鑫,24岁,是一名刚入职一年半的站务员。今年春节,他毅然坚守在一线,维护日常客运的秩序。他说,从这周起,不少公司全面复工,乘坐地铁的人群相较上周确实有所增长,所以更要站好自己的这班岗。
“春节防疫最忙碌的时候,连吃饭都顾不上,手机常常震动到没电。”
火车南站副站区长张司函,每天要跨4、5个站进行防疫工作的检查与协助,在疫情防范的特殊阶段,车站内实施一日一案的制度,会根据客流的实时变化来调整每日的方案。
“在特殊时期,尽全力保卫大家的安全。”
60岁的杨师傅,每天6:30准时出现在工作地点,背着20公斤重的消毒液喷雾器,对闸机出入口、电梯等设备进行消杀。在上万平米的火车南站地铁站内穿梭不停,每天喷洒7次,细致又耐心。
疫情防控 成都地铁持续在行动
实时监测全网各站运行列车满载率、根据实时客流情况动态调整行车间隔、增加红外测温设备、车站及列车24小时全通风、全面彻底消毒杀菌、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期间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
此外,疫情期间,请市民乘客采用“两点一线”上下班模式,并减少不必要的聚集。下班后直接回家或回住所,减少非必要的外出。
请市民朋友搭乘地铁时继续做好防护,佩戴口罩、配合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尽量使用成都地铁app、电子单程票乘车(二维码过闸) ,候车时请分散等待、不扎堆上下车,成都地铁将全力保障您的出行安全,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同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