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5
2018年10月24日,随着最后一台8.6米大直径盾构刀盘破壁而出,18号线二期机场南站t3t4站低瓦斯盾构区间双向贯通, 标志着该线低瓦斯盾构区间全线贯通。
18号线是成都市一条集市域快线与机场专线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线,是服务于成都市区与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之间的大动脉。18号线一二期工程线路全长约66.7km,共设置11座车站,其中地下站9座,高架站2座。次全线贯通的1.91公里长的盾构区间,是连通高架站福田站和新机场的t3、t4航站楼的咽喉,是18号线建设的重难点。该盾构区间穿越的区域多为低矮丘陵,地层主要由中风化泥岩、中风化砂岩构成,属于低瓦斯隧道,是18号线二期工程两个特别重大风险源之一。
建设公司狠抓“洞通关键线路”,施工中科学谋划、精细管理,严格要求参建单位牢固树立“安全至上、品质为先”的理念,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盯影响盾构施工安全的重大风险隐患、关键部位,并通过合理调整盾构施工工筹,倒排工期,严抓落实,确保洞通节点目标稳步推进。
建设公司坚持高标准穿越低瓦斯隧道,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向高瓦斯隧道的安全质量管理标准看齐。施工过程中,提出“施工过程环环盯控,成型隧道环环检查”的高标准、严检查的施工质量要求;针对盾构区间特殊地质情况,在筹划初期多次组织召开盾构机选型咨询会,对盾构刀盘、螺旋机、瓦斯防爆等重要部件进行针对性设计;要求厂家技术人员常驻现场,降低后续设备故障发生的概率;充分总结中风化泥岩地层中盾构掘进的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盾构掘进参数、渣土改良、注浆加固等措施。
为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完成,建设公司要求项目公司及标段将各项工作任务指标落实到每个人,形成了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局面。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全程值班值守坚守岗位、内外结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重点对瓦斯监测、盾构姿态、管片拼装质量等进行检查指导,通过反复研究及现场试验,不断调整盾构机掘进参数和同步注浆量,确保了施工安全及质量。